★高血壓∼維持血管、腸道健康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的定義「高血壓」是指在心情平靜的情況下,血壓等於或超過140/90毫米汞柱(mmHg)。高血壓的成因很多,絕大部分是後天形成的,與「飲食結構不正常」脫離不了關係。患者除了靠藥物控制外,「改變飲食方式、生活型態」才是最重要且根本的。
◆找回食物的原味

說到調味,我們一定不會忘記「鹽巴」。鹽巴在料理菜餚時,總是有畫龍點睛的神奇效果,只要一小匙的鹽巴,菜餚的美味度就能大大提升。雖然鹽巴是重要的調味料,但它和高血壓之間的確存有密切關係。
世界衛生組織建議,成人每天可攝取6克鹽(約2400毫克鈉)。但現代人口味重,每天鹽分的攝取量動輒9~15克,高血壓患者的年齡層,也出現逐年下降的趨勢。正常的情況下,腎臟能排除多餘的鈉。但如果常年過量攝取,腎臟應付不及,鈉會累積在體內,造成水份積存在血管裡。試想一下,水管口徑不變,水量增加,對水管壁造成的衝擊是不是會變大?一樣的意思,血管裡液體容量增加,血管壁所承受的壓力變大,長此以往,不僅血管壁會受傷,心臟的負荷也會跟著加大。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高血壓的發生,能「減少鹽巴的攝取量」,嘗試找回食物的原始味道,對控制高血壓都是有利的。
◆拒絕加工食品、減少外食

你知道吃下一包蜜餞,等於吃下幾天的食鹽量嗎?答案是10天。看到這數據,或許你會想,一包蜜餞,我半個月才吃完,還好吧!
我們換個情形來看加工品的恐怖。如果中餐你吃下1份關東煮、1根熱狗,用掉1包醬油膏,再喝下半碗關東煮湯,那麼恭喜你,這一餐所攝取的鈉含量,接近一整天所需的量。沒錯,加工食品就是這麼嚇人。
加工食品多半鈉含量高,高血壓患者應該要敬而遠之。除此之外,各式商家所提供的食物,既使不是加工食品,鈉含量也相當高。為了迎合大家「重口味」,從早餐的三明治、午餐的陽春麵,到晚餐的熱炒,沒有一盤菜是低鈉的。1天攝取的鈉含量,早就遠遠高於1日所需。要控制血壓,難上加難。如果可以,高血壓一族還是盡量「減少外食次數」,才是維持健康、自我管理的上策。
◆穩定情緒,多運動

一般來說,高血壓患者在「飲食」、「運動」方面表現皆不佳。飲食結構的不正常,導致廢物囤積在血管中,造成血管堵住、窄化。血壓高,代表血管壁所承受的壓力,較平常人來得大,這時候更應該維持穩定的情緒,減少動怒的頻率,才能保護自己的血管。
血管的調節,與「情緒」的波動密切相關,上上下下、起起伏伏的情緒,可能會引發血壓大幅度的波動,對血管壁來說是一種負擔。再者,情緒還是會影響交感神經的運作,生氣的時候,交感神經處於亢奮狀態,交感神經一作用,血壓會升得更高,增加血管阻塞的危險。
建議高血壓患者學會「維持愉快心情」,用樂觀態度看待任何的不完美。避免動不動就生氣,防止對血管造成二度傷害。
「運動」對高血壓患者來說,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。運動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,降低血管阻力,改善血壓。再者,運動也有助於釋放壓力、穩定情緒,進而達到穩定血壓的效果。建議可以力行「日行一萬步」,緩和的健走不會有危險,也不會傷害膝蓋,更不需要任何特別的技術,適合所有人。
◆「腸道健康」就能穩定血壓

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,「維持血管健康」是首要任務。除此之外,也要維持「腸道健康」。腸道不健康,容易使廢物累積,引發便秘。排便不順暢,我們自然會用力,一旦用力,腹壓升高,血壓就跟著上升。建議高血壓患者平時多吃蔬菜水果,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,能讓排便更順暢,同時也改善便祕問題,一舉數得。
~以上資料摘自《人體三通》吳世楠◎著
人類智庫【康鑑文化】出版
查看xinying wang的訊息或在當中留言 »
Google+ 讓你在網路上體驗有如現實生活般的分享樂趣。 瞭解詳情
加入 Google+
這是系統通知訊息:xinying wang與wkekinfht19850820@biohazard09o.pixnet.net分享了這個項目。 取消訂閱這些電子郵件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iohazard09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